众所周知,线下教育有自己的口碑获取客户的传统。而且口碑获取客户是一套业务运营体系,不仅是成长,还涉及产品和服务,甚至是口碑获取客户的根本保证。
另外,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口碑客户的效率大大提高,效果倍增,带来了新的运营增长模式,其中之一就是老带新和营销工具。
所谓系统就是围绕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新的策略,因为不同的产品意味着不同类型的用户,这显然符合精细化运营的特点。
我们知道,如果用户是分层的,那么从外到内,他们就是潜在用户、预期用户和付费用户。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不同类型的用户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新旧策略。
01针对潜在用户的新旧政策
潜在用户的有效策略是给朋友免费上课。
首先,我把潜在用户定义为新注册和未购买课程的注册用户。他们邀请的用户一般都是免费产品承担的,这是用新用户吸引新用户的起点。免费产品是名师免费直播课和附赠优惠券。
案例:一个组织曾经发出邀请,要进行现场授课。
首先,如果老用户邀请成功,奖励是优惠券(最高100元)和现金奖励(最高200元)。
前者只需要新用户注册上课,五个人就能拿到100块钱。后者需要新用户在看到现金到达之前购买课程。现金的多少要根据新用户的消费金额和邀请的数量来确定。
我们要知道潜在用户普遍品牌认知度低,粘性差。对于这些邀请者,不如直接奖励。在这项活动中,最有吸引力的奖励是现金。虽然购买类的门槛提高了(目的是保证新客户的质量),但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扩散。
但是,新用户需要先购买类,然后才能分发。为了保证来自邀请的足够流量,用优惠券作为钩子诱导众筹裂变是合理的。但是优惠券对潜在用户没有吸引力,除非是纯老用户推广,活动首页突出100元优惠券,让人感觉矛盾。
深圳市星河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朋友圈广告投放
一般来说,以免费课程作为新用户的起点,会与电销的转型相匹配,这是潜在用户无法完全推动的。那么这个机构的活动显然是针对刚刚完成转型的付费用户的。优惠券可以用来增加课程,现金奖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品牌的低粘性。
前面提到过众筹裂变,这个机构也用盲箱抽奖的方式来帮助提高转移介绍的传播。具体逻辑是,通过邀请4个新注册的用户完成帮助,用户可以获得一个画盲框的机会。一共九个盲箱,除了打开一个,还需要拉32个新用户,大大提高了拉新的效率。
当然,免费授课不是什么新策略,他们也尝试过其他类型,尤其是升级改造。
这是高中组的“三班”活动。用户点击“免费收藏”登录或注册后,要从九个框中选择一个框,每个框代表一个课程组合,选择后再指导分享。这种设计增加了保留时间,给用户带来了不同的转换体验。转发完成后,还会导致加入QQ群,进一步沉淀需要转换的用户,但在入群过程中,需要跳草料,跨APP。
02针对目标用户的新旧策略
让我们来看看针对目标用户的新旧策略:低成本的课堂邀请和礼貌。通过围绕低成本课程设计具有新意的活动,是大多数在线教育机构介绍客户的核心方式。
低成本类用户是意向用户,只需要体验课程就可以大概率付费(其实不高,人头大概10%-20%,大部分不到5%)。这类用户主要依靠投放、渠道合作、流量池转换等。但由于粘性远高于潜在用户,设计一个推荐机制可以最大化低成本类用户的整体规模,自然转化更多付费用户。
在操作上,低成本课程的引入一般分为正波段低和低波段低。所谓“正带低”就是通过介绍推出普通用户带来低成本课程的新用户,而“低带低”就是推出已经报名低成本课程的用户继续邀请新人。
当然,低成本的班级邀请和礼遇也可以扩大用户范围,比如对注册用户,可以利用除了常规价格以外的所有用户社交渠道。
一般来说,正价用户都有独立的推荐活动,从总公司的成长性配置来看,很难使用全部资源,或者主要是低成本的类资源。
案例:某机构发起的9元转班介绍。
先看路径:微信官方账号参与活动-登录/注册-生成海报和演讲稿-复制保存-转发给朋友圈/社区/好友-购买符合奖励门槛的新用户-验证并发送奖励。
从用户的角度看,整个路径体验流畅,视觉统一为红色,减少了很多干扰。
登陆页面主文案突出显示“收到精美礼品”,生成海报的关键文案为“我需要奖品”,让用户明确核心信息——参与活动可以实物授奖,降低了理解成本。
奖励策略选择1人、2人、3人作为奖励阶梯,产品主要用于帮助学习和改善习惯,如文具、闹钟、按摩仪、字典、早餐机等。给人一种不落俗套的感觉,能激发用户参与的兴趣,尤其是对于纯注册用户。在分享层面,海报只提供一种风格,而不是海报墙风格的可选模式。虽然路径缩短到一定程度,但分享率不一定提高,这是值得商榷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文案也被邀请了,位置非常醒目,提醒抄袭的文字也非常清晰,对于分享意愿强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海报突出“5个免费记忆大师班”,明显利用社会信任和免费把握来提高新用户转化率。但实际上有小字提醒你买9元类,二维码的位置也标注了9元,会引起用户的歧义,影响转化率。
总的来说,这个机构的邀请和礼遇在策略上并没有太多新意,产品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海报设计是失败的,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是违背原则的,需要借鉴。
03付费用户的新旧策略
最后一个新旧策略分析:讨回学费。邀请学费俗称“正带正”,显然是为付费用户(k12的长期班用户)设计的新策略。
因为k12需要长期服务,所以用户续课、拓展课程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显然越便宜越好,请回来的学费也正好符合他们低成本再购买的需求。而且付费用户的社交圈质量很高,推荐的用户一定是所有渠道中最精准的。企业把“以正带正”做大做强是很有价值的。
案例:某机构曾经发起过退回学费的邀请。
我们分别分析旧客户和新客户。老客户主要包括活动登陆页面、老用户奖励、海报等。整页从地板到天花板的配色都不是很舒服。蓝色的调性和它的红色品牌不搭配,容易造成歧义。而且“蓝边白身”的文案不突出,是视觉缺陷。
另外,虽然整个活动是新旧的,但是在其中植入了另一个新旧活动,很容易转移老用户,降低整体参与度,用户很容易混淆这两个活动。
再来看老用户的奖励,很简单,就是优惠券,金额从30元到200元不等。
我仔细看过政策,但是不太好理解,因为学费分两个档次,估计是根据课程类型或者用户的消费属性来设计的:第一个档次是消费低于500元,请每人报一个长期班返回30元;二是消费高于500元,第一个人请回50元,第二个人请回60元,以此类推,最高回200元。
换句话说,新用户分为低消费水平和高消费水平两个层次。无论邀请多少人,前者返还30元无限叠加,后者再返还更多的钱到10元依次直到200元,然后无限累积。这种奖励设计其实可以培养筛选出真正的奶牛用户,带来最高意向的用户,也就是贡献500元以上的新用户最多。另外,对于那些社会资源不足但想推荐的低参与度用户,也有便宜的(30元也是钱),所以新邀请的整体规模会比较可观。
看海报部分,生成海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海报墙,可以提供多种海报,另一种是微信官方账号中现成的海报和发言。从用户角度来说,后者更好,因为更适合高频场景,容易传播。VIPKID一直坚持这一战略。
最后分析新客户。给新用户的好处是免费直播课和两张15%折扣的长期课折扣卡,统一打包成一个会议仪式。说实话,并不吸引人,可能对了解的潜在用户更好。如果是外部圈子的用户,可以有更多的手。
这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旧用户进入新用户页面时,会提示他们参与其他新旧活动。本文开头提到的发好友免费直播课正式开始。也许这两个活动是同一个新旧系统,因为送朋友的免费直播课有众筹裂变设计,可以给予更高的频率握拍,降低邀请门槛。
在我看来,这种设计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用户会感到困惑。我觉得还是专一点好。一类用户只使用一种策略,单个策略可以进行持续优化。重复筑巢等于收割。
04结论
其实任何一个家优惠策略并非一成不变,新的案例层出不穷,等着我们去发现。老带新已经成为2021年网络教育的新趋势,值得期待的是。最后深圳市星河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腾讯朋友圈广告在深圳的代理商,企业想通过腾讯广告,微信朋友圈广告推广可以联系咨询我们。